400-690-2690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包裝資訊 - 8款可降解的塑料包裝,可降解包裝不是夢
發(fā)布時間:2019-07-25 |
塑料污染已是全世界所面臨的嚴峻污染問題。但是生活中卻完全離不開塑料包裝,反而隨著快捷生活方式的興起,對塑料包裝的依賴正在不斷加劇。
塑料包裝成為世界難題,大量的科研人員、高校學生甚至是普通人都不斷加入到研發(fā)中,不少可降解的環(huán)保薄膜陸續(xù)問世,讓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可降解的塑料包裝就會出現。
1.小伙發(fā)明環(huán)保型蜂蠟包裝,可代替塑料包裝
近日,據中國青年網編譯報道,24歲的法國小伙Quentin在澳大利亞之旅后有了設計環(huán)保包裝的主意。在澳大利亞旅行期間,Quentin遇到一個家庭,他們用蜂膠代替塑料包裝,回到法國后,他決定效仿澳大利亞那個家庭的做法,用法國有機原料開發(fā)出一種堪稱完美的蜂蠟材質包裝紙——Beeswrap。
Beeswrap取代了塑料袋或薄膜等一次性食品包裝,它的主要材料有來自諾曼底養(yǎng)蜂合作社的蜂蠟,生物可吸收的棉花,蘭德斯的松脂和布列塔尼的有機麻油。無毒、可重復使用、可生物降解、可清洗,使用壽命約一年。蜂蠟使這款包裝紙防水透氣,并具有抗菌和防腐特性,有助于減少食物浪費。除了它的生態(tài)價值和保鮮作用,包裝設計也非常漂亮有趣。
Quentin的父親就是一位養(yǎng)蜂人,所以他一直很注意保護蜜蜂,并且非常關注由人類消費習慣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但是Quentin相信,如果我們日常生活中改變一點點,也會對我們的地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從這樣小的方面開始注意環(huán)保,做自然的“救生員”。
02
用豆渣制成的環(huán)保纖維素薄膜問世,可循環(huán)使用
前段時間,南洋理工大學研發(fā)團隊采用豆奶制作過程中所產出的豆渣,制成了一種較環(huán)保的纖維素薄膜。據悉,這類薄膜除了可生物降解,也能通過廢料再循環(huán)使用,降低食品廢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南洋理工大學(NTU)與食品行業(yè)的星獅集團(F&N)合作,聯手設立了嶄新的飲食創(chuàng)新實驗室。大約30名NTU學生和研發(fā)人員將在未來四年緊密合作,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飲料配方、天然防腐劑,以及更環(huán)保的包裝。
03
用玉米制成的包裝薄膜,安全無毒、可降解
前不久,由四川省綿陽市本土企業(yè)四川開元創(chuàng)億生物科技研發(fā)的純生物降解系列產品正式對外發(fā)布。其中以玉米作為原材料制成的食品包材、保鮮膜、手提袋、飯盒等產品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及投資者。
只見這些用玉米做成的產品,外觀跟塑料的沒有什么不同,但據企業(yè)負責人介紹,他們的內涵卻大不一樣。
一是,原材料從玉米中提煉,該類產品不僅安全無毒,還可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回歸大自然而且充分具備塑料制品的指標。二是,耐高溫,可普遍適用于食品、嬰幼兒用品的制作或包裝。目前,產品的安全性已通過歐盟的嚴格檢測,完全達到毒理學安全標準。
該降解膜類產品具有極強的普適性,可以用作農用覆蓋地膜、各類專業(yè)內外包裝膜、快遞外包裝、手提袋、收儲袋、冰箱保鮮袋、食品包材等,市場前景廣闊。
04
美科學家用木材廢料和蟹殼生產可堆肥食品包裝袋
據外媒報道,纖維素和幾丁質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兩種生物聚合物,分別在植物和甲殼類動物殼(以及其他地方)中發(fā)現。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設計出一種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方法,以生產類似塑料袋的可堆肥食品包裝袋。
在J. Carson Meredith教授的帶領下,該研究小組正在通過將從木材中提取的纖維素納米晶體和從蟹殼提取的幾丁質納米纖維懸浮在水中,然后將溶液噴灑到交替層中的可重復使用的聚合物基材上來生產這種材料 - 這是帶負電荷的纖維素納米晶體與帶正電荷的幾丁質納米纖維的良好結合。
一旦干燥并從基材上剝離,所得的透明薄膜具有高柔韌性,強度和可堆肥性。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在保持食物變質方面優(yōu)于傳統的不可堆肥保鮮膜。“我們對這種材料進行比較的主要基準是PET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是您在自動售貨機等中看到的透明包裝中最常見的基于石油的材料之一,”Meredith說。“我們的材料顯示,與某些形式的PET相比,氧氣滲透率降低了67%,這意味著理論上它可以使食物保存更長時間。”
滲透率降低是由于納米晶體的存在。“氣體分子難以穿透固體晶體,因為它必須破壞晶體結構,”Meredith說。“另一方面,像PET這樣的東西含有大量的無定形或非晶體含量,因此有更多的路徑可以讓小氣體分子更容易找到。”
最終,基于生物聚合物的薄膜不僅可以取代目前被丟棄后不會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而且還可以利用在工廠產生的木材廢料和海鮮工業(yè)丟棄的蟹殼。然而,在此之前,必須降低工業(yè)規(guī)模生產這種材料的成本。
05
芒果皮可制出塑料代替品,6個月便可降解
據《墨西哥城時報》報道,墨西哥最近成功研制出以芒果皮為原料的塑料替代品。報道稱,墨西哥是“芒果大國”,每天要扔掉幾十萬噸芒果皮,處理這些芒果皮費時又費力。
科學家偶然發(fā)現芒果皮的韌性很有開發(fā)價值,于是就在果皮中添加淀粉及其他化學材料,研制出一種可以替代塑料的“芒果皮合成品”。
這種材料的韌性和硬度與塑料類似,最關鍵的是,造價便宜且可回收,在廢物利用的同時,還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
06
用動物皮做成的包裝,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品
為了減少肉類消耗的浪費,來自冰島雷克雅未克的設計工作室 At10 最近推出了一種由動物皮膚制成的生物塑料肉類包裝 Bioplastic Skin,這種可生物降解的包裝也是一次性塑料包裝的替代品。
Bioplastic Skin 包裝是透明的,具有與塑料相似的質地。它通過在水中煮沸動物皮制成,這是一種釋放膠原蛋白和明膠的過程,可以在硬化之前形成一種“可以模塑成任何所需形狀”的凝膠狀物質。
Bioplastic Skin 項目旨在敦促消費者“重新考慮”他們與肉的關系:將整只動物納入消費過程而不僅僅是可食用部分。3 月 28 日至 31 日期間,At10 將 Bioplastic Skin 項目在雷克雅未克舉行的 Design March 上向公眾展示。
At10 工作室表示:“每天都有大量的塑料包裝被扔掉,它們最終會落入垃圾填埋場或海洋中,對環(huán)境具有破壞性影響,Bioplastic Skin 是可生物降解的包裝,可以作為一次性塑料包裝的替代品。”
除了為塑料包裝提供環(huán)保替代品外,設計工作室還希望其非常規(guī)包裝能引起肉食者的討論。“動物皮革通常被認為是肉類行業(yè)的副產品,如果我們選擇食用肉類,我們有責任利用整個動物,盡可能減少對地球的污染。”
07
欲將棉籽絨制成塑料薄膜,可降解,成本更低!
最近澳大利亞正在進行一項研究,可以將棉籽上剝離下來棉籽絨,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我們都知道當使用軋棉機將棉纖維剝離的時候會產生大量棉籽絨作為廢棄物,而目前,大部分棉籽絨都只是被燃燒或被放入垃圾填埋場。
根據迪肯大學Maryam Naebe博士的說法,每年生產約3200萬噸的棉籽絨,其中約三分之一會被丟棄。她的團隊成員希望減少浪費,同時為棉農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并生產出“有害合成塑料的可持續(xù)替代品”。
于是他們開發(fā)了一種系統,并使用環(huán)境友好型的化學品來對棉籽絨纖維進行溶解,然后用得到的有機聚合物來制作塑料薄膜。Naebe博士表示:“與其他類似的石油基產品相比,用這種方法獲取的塑料薄膜成本更低”。
該研究是由博士候選人Abu Naser Md Ahsanul Haque和副研究員Rechana Remadevi博士領導的項目的一部分。他們現在正在研究將相同的技術應用于有機廢物和植物材料,如檸檬草、杏仁殼、麥秸、木鋸屑和刨花等。
08
英國公司將小龍蝦殼做成塑料袋!環(huán)?山到!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要迎來狂吃小龍蝦的季節(jié)了!不管是麻辣、蒜香,還是醬爆、清蒸,小妖都來者不拒!但小龍蝦雖好吃,這個廢蝦殼也挺讓人頭疼。不過在咱這是垃圾,在別人手里可是“寶”。
由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聯合設立的團隊項目發(fā)展而來的殼業(yè)公司,位于英國倫敦,目前正在研制一種能進行生物降解的環(huán)保塑料袋,希望以此替代常用的一次性塑料袋,減輕廢品對環(huán)境的壓力。
據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甲殼綱動物身上都含有一種叫“殼聚糖”(Chitosan)的成分。
這種成分在自然界中含量極大,其中以龍蝦殼中的殼多糖最多,含量可達到了30%~40%,最大特點就是無毒、易降解。
鑒于殼聚糖也是構成龍蝦殼的主要成分,這些英國的科研人員相信:只要將其提取出來,就能做成對自然界無害的環(huán)保塑料袋。
科研人員將收集來的龍蝦殼打成粉末,然后加入酸堿溶液,促使里面的礦物質和蛋白質進行分離,從而得到殼聚糖納米纖維。
然后,再加入生物醋進行攪拌,就獲得生物塑料溶液。
等它們干了以后,就會變成這種薄膜狀的物質。
整個過程非常簡單,就這么輕松地“變廢為寶”了!
將溶液倒入不同的定制模具后,還能做出各種各樣的成品,比如杯子:
比如塑料袋。用它制成的塑料袋產品純度高、灰分低、干燥適當、含水量低。
最重要的是,它可降解,不會造成白色污染。
目前,該公司正在對通過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塑料袋進行承重測試,以確保它能完全代替?zhèn)鹘y的一次性塑料袋。
上一篇:食品包裝常用的四種材料對比